二十岁,远行人
发布时间: 2021-06-28 浏览次数: 261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如是写道:“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扎克伯格的20岁,在宿舍创办了Facebook;比尔盖茨的20岁,刚从哈佛退学,和朋友一起创办微软;巴菲特的20岁,已有个人资产约1万美元;爱因斯坦的20岁已完成一篇论文并于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而我的20岁,平凡到与多数人一样在大学学习,却也不凡到成为家族里第一个进入大学的人。

思考自己已经度过的这二十年,我是个一直离家远行的人,13岁初中,遇见来自全县的人,16岁高中,遇见来自全省的人,19岁来到上外,遇见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每一次蜕变都是艰难的,但却无疑为下一次更难的蜕变打下基础。我该感谢我的高中让我提前经历大学般的校园生活,使我不至于措手不及,至少承受得来。

20岁出门远行,脚踏实地,路还很长。

初入上外,我没有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有一天也会成为自己的劣势。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节精读课,我在回答与跑步相关的话题,我一面积极地想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一面又被组织不出整句卡壳而困扰,进退两难很是尴尬,最后在老师友好的引导之下终结。可笑的是,当我连词汇还想不出来拿捏不好的时候,有几名同学十分流畅自如的用好几段话来回答,看起来气定神闲,再自然娴熟不过,而此刻的我早已满脸通红。

向来不服输的我又怎么能在自认为擅长的英语上比别人弱一大截呢,于是每次早读主动找老师纠正发音,网上买发音教程学习,慢慢改善之后开始去英语角,并一直坚持着;又很想尝试做口译志愿者,有幸通过面试,成为东盟+3村官交流会议为期7天的口译志愿者,20几个人里加上我只有2个大二的同学,做志愿者期间认识了许多研究生学长学姐,相比之下更是觉得差距很大,我便在3月份参加高级口译考试,笔试已通过。同龄人压力的确很大,尤其语言并非一日之功,但我不着急,与自己比我进步地简直太多了。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龙应台用这么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分清跑道的重要性,此时我就在五千米的跑道上,不在意别人暂时领先,因为路还很长。

20岁出门远行,求学路上,砥砺前行。

贫穷带给我的仅仅只有差距吗,当然不是,还有宝贵的经历。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曾经一名老师要求我们以贫富差距为话题做pre,我足够自信也足够坦然地以亲身经历展示了贫富差距对原生家庭的影响,老师当时所做的评论是,我很诧异你能勇敢地在50多个同学面前展示你的经历,而且还有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表达能力,其实我和你有同样的经历,我知道这很难,你能如此清晰地表达出来其实已经超越了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影响了。

是啊,因为我不仅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还接受着学校的教育和关心,在高中和大学都受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每一次踏入校园,我都万分感谢政策的支持,给我勇气和信心在求学路上砥砺前行。学习上我从不怠慢,曾获得特等奖学金和台湾东华书局奖,并用奖学金买了kindle以弥补阅读的不足;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创业训练项目成功立项;坚持法语辅修;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他人。每每想到宋濂所写“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便觉努力的程度还是不够。

20岁出门远行,艰难困苦,焉知非福?

人从生下来就是有贫富差距的,而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于是我常想着,经历得越多走这一遭便越是值得。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开心幸福并不与富裕程度成正比。我见过太多的人,虽家境优渥,却把所拥有的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或是家庭不和睦,或是有一点挫折便承受不住。而我,正是经历过贫苦,才更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更珍惜身边关爱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怀着感恩之心对人;遇到困境时,更是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大风大浪已经历过,小坎小坷又怎会难倒我呢?

20岁,出门远行,我不知道我的一生是度过了七分之二、八分之二抑或是九分之二,我也不知道人生的路能走多远,但我清楚地知道,在20岁的黄金时代,我像王小波一样有很多奢望,想徒步想跑半马,想独当一面完成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怀感恩之心,无所畏,无所惧,继续远行。(本文为2017年上海市“青春助我圆梦”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


Copyright@2014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松江校区:文翔路1550号师生活动中心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