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融入实践,小我融入大我
发布时间: 2021-06-28 浏览次数: 437

    从中学开始,我便热心参加学校、社区的各种志愿者活动。进入大学后,这种从小就培养起的团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使我在刻苦学习专业同时,更能积极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努力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业精于勤,不断求索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始终把学习作为大学生活的重中之重。无论春夏秋冬,图书馆一楼的自习室中,总有我的身影。为了提高口语水平,我与同学结伴模拟英语面试,并请外教帮忙纠正语音语调;为了在自己感兴趣的金融、商务等领域有更多了解,我攻读了第二专业——金融学,坚持每天阅读英文金融期刊。我一直认为,学习不应局限于专业课本,还需要更广泛的阅读和更宽的知识面。我曾笑说,自己总是“浪费”时间读“闲”书。莎士比亚是我最崇拜的一位大家,每当读到那韵律有致、词藻优美的文字时,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便逐渐减轻。为了宣传莎士比亚文学经典,我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建了公众号“POPShakespeare”,还以“莎士比亚通俗化的可行性研究”为主题申报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希望把经典和大众媒体、流行文化结合起来,让经典更好地走进当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奖,综合绩点3.95,以“优秀”等级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获得684分,2017-2018学年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团结友爱,关心集体

在紧张的学习之外,我深深懂得,个人前进的步伐只有融入集体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大一时,我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团学工作使我感受到与集体共同奋斗的珍贵;在建设优质·活力团支部的过程中,我提高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也理解了一名组织者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我所在的班级获得学校2017-2018学年“一团一品”团支部创建二等奖,我本人也获得“第25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团校优秀学员”的称号。

大二时,我担任学院志愿服务部部长,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参与并组织了多种社会实践项目,既为社会提供了服务,又提高了学院凝聚力,每位参与的同学由此得到了个人成长和思想升华。我在学院招募了200余名志愿者,组织大家参与学院7支服务路线的志愿活动,包括宋庆龄陵园导游讲解、上海市图书馆、城市规划馆等艺术场馆的布置、接待,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指引等。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调研,我在学院组建了包括“阳光种子”安徽安庆支教项目、“沪上茸城”上海兴家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内的4条活动线路。其中,兴家暑期实践队是学校首支面向本地残障人士子女的服务的队伍。实践队带领残障人士子女参观松江历史文化景点、大学城各大高校等,以“浸润式”学习、朋辈式交流的方式丰富了残障人士子女的业余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获得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将无我,投身公益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主席这句充满深情的话语给我带来极大的鼓舞。多年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使我能从深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与融入这个社会。我一直认为,学校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当代大学生要用书本理论指导人生这门大课的实践,把个人这个“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回馈社会、回馈人民,才是正道。

进入大学以后,我应征成为上海图书馆长期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70小时;每周末,我作为上海兴家义务家教长期志愿者,定期前往泗泾镇,帮助受助小朋友辅导功课、检查作业。每当看到小朋友在我指导下做出难题、取得进步时,我心中的暖意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201810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作为国家展展台志愿者负责人,接待了不少国内外贵宾参观国家展,帮助参展国布置展台、现场口译、处理突发情况。临危不乱、冷静分析、果断行动的能力,使我在众多志愿者中脱颖而出,作为学校的优秀志愿者接受了人民日报、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采访,并在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书记颁发的志愿者奖状。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一半,我觉得,如果说曾经取得过一些成绩,那也只是因为我把小我融入了大我;未来,我将始终如一、砥砺前行,以“我将无我”铸造信念,以“不忘初心”自我警醒,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被收入《2019年上海高校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


Copyright@2014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松江校区:文翔路1550号师生活动中心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