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夏天,我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小村庄,临湘江而居。少年时代的我,离家最远不过百里,去过最繁华的地方是省会长沙。而2011年高考之际,我选择了一个与苦读得来的分数相称的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但它和它所在的城市似乎与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格格不入。在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之下,我和家人选择了默默地彼此信赖。
勤学苦练蓄势待发
学习、理想、责任、奉献,还有爱构成了我的大学生活。如愿以偿能在理想的大学里学习我喜欢的外语,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情。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就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让亲人们为我骄傲,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富饶。然而,刚刚走出偏远农村的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巨大差距。失落与自卑中,我选择了奋发向上。为了练习发音,我可以连续几小时大声朗读,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坐在图书馆走廊里,夏天热了就用冷水冲脸,冬天冷了就一趟趟爬楼梯。晚上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偶尔也会感到孤独和恐惧,但想到一天的收获,步履又不知不觉轻快起来。就这样,所有努力终于在某一天开始收获——我的名字出现在了成绩单的前几位,老师对我的语言能力大加赞赏。更重要的是,曾经自卑羞怯的我发现了自己的演讲才能,拥有了登上舞台仰望天空的机会。
踮起脚尖放飞理想
经过一年多的语言学习,我首先在学院举办的“外语技能周——韩国语演讲大赛”中夺得冠军。不久之后,为庆祝上海市与釜山市结为姊妹城市二十周年,上海举办了釜山杯韩国语演讲大赛,我再次参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以标准的语音语调、生动的演讲、机敏的回答夺得第一名。结束演讲时,观众和评委给予我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那是我第一次收获那么多掌声。从此,我蜕去了曾经的稚嫩,学会了在众人面前大方地展现自己;从此,我走进了一个过去从未发觉的世界——一个比书本更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大三时,经过激烈竞争,我获得了学校唯一一个公派赴韩留学的交换生名额。在韩国庆熙大学留学的时间里,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希望迎接更多挑战,接受更多锻炼。2013年9月,第三届中国留学生庆典在韩国清州市举办。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我通过自己练习获得了最高奖项——韩国教育部长官奖。同年10月,三星生命与人民日报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在韩中国留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在首尔盛大开幕。此次大赛为集体项目,以往独自演讲的我与三名伙伴一同参加比赛。从预赛、复赛到决赛的近两个月时间里,我与队友一起做文化调研、排练节目、上台表演,最终从13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十强并获得奖励奖和288万韩元奖学金。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团队协作,理解了同伴的重要性,我从比赛中获得了自信,从对手身上学到了尊重,从队友身上学到了互助。一同拼搏、一同努力、一同欢笑、一同流泪,从此,我的内心也一同变得强大而坚韧。
饮水思源回报点滴
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始终无法忘记从韩国留学回国后去办公室拜访辅导员时,她对我说的那句话:“我还记得当时你爸爸给院长发了一条短信,但是你看你现在这么棒。”我心头一震:三年过去了,原来记住那条短信的不仅仅只有我这个当事人!
时间要回到我大一时父母亲送我来学校之时。我偶然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一篇报道,内容是东方语学院有一位家长给院长发的一条短信。看着看着,我便泣不成声,短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当我将孩子送到贵校的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我觉得学校太优越,上海太繁华,一个来自农村性格又内向,甚至还有点自卑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孩子无法融入到学校,无法融入到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走的时候我哭了,对孩子说你有信心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就好好学,如果哪天你不想学了,就回家吧,爸也不怪你。”写这条短信的人是我的父亲。
后来,我收起了眼泪,昂起了头。所有的决心和激情都化为努力,伴随我走过了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作为家中长女,我希望尽可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给弟弟妹妹做出榜样。作为学生和社会人,我也乐意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志愿者活动,参加无偿献血,关照残障人士,获得过“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志愿者”称号。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我所努力为之奋斗的,并不仅仅只是专业学习,更在于突破自我和创造价值。我深知,一路走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付出,家人、朋友、老师还有伟大的祖国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奋斗的动力。
如今,大四的我正在为一年以后踏入社会做最后的准备,大爱无言,大音希声,我将用我的行动在点滴中回报有心人,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本文被收入《2013-2014学年上海高校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
Copyright@2014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松江校区:文翔路1550号师生活动中心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