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鸟开始拼写夏天
奖学金到账时,我正坐在图书馆二楼靠窗的位置,编辑飞鸟与苹果支教队招募新队员的推送。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落,我看着推送中插入的支教调研照片,又回想起了那日的晨光……
1月21日清晨,我来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中心小学。校门口的管溪水声潺潺,与教学楼里传来的晨读声交织在一起。董校长告诉我,这所百年老校现在只有16名教师,63名学生,来这上学的孩子大都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而学校的老师大都也是扎根山区多年。我在校园里转了转,宣传栏里贴着孩子们的优秀语文作文、手工作品,还有运动会的照片,却唯独不见英语学科的风采展示。校长见我疑惑,无奈地笑了笑说:“我们的孩子英语都不大好。”
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我原以为语言的美仅存在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的西风颂中,直到我跟着校长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跟着老师用一口绍兴方言味儿读英语单词时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那一刻,在我心中播下了支教的种子;也是那一刻,飞鸟与苹果支教队诞生了。
“飞鸟与苹果”成立后,有许多人曾问过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在支教队公众号的第一篇推送中这样介绍:“飞鸟”是流动的知识传播者,“苹果”是落地生根的成长力量,当鸟群年复一年掠过这片山岭,我们终将看见森林绵延。而现在我的奖学金账户里静静躺着的数字,突然变成了可以触摸的未来:也许我能用这些钱为山区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文学课上王欣老师分析华兹华斯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时,我的脑海渐渐浮现出管溪旁那自由生长的野水仙。语音课上,我跟着孙艳老师一遍遍练习连读,希望可以用更标准的口音给下管镇小的孩子们带去更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记录教案的笔记本也越来越厚:“苹果课程”学科课堂、“飞鸟行动”特色成长项目、“森林电台”等栏目渐渐成形,精心挑选英语儿童故事和诗歌,打造AI赋能的英语课程:自然的韵律 生命的节拍——二十四节气文化之旅,准备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奖学金的使用清单也越来越具体,国家给予的这份资助正在变成:300个单词卡片,60份上外文创,队服上绣着的“飞鸟与苹果”双语队名还有未来某个孩子英语作文里的一个个单词。
最近我总在图书馆闭馆、听着耳机里的音乐走回寝室的路上幻想这个夏天:孩子们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学的英语单词,而我用奖学金购买的双语绘本正被他们争相借阅,我们一起围着桌子制作“乡土词典”,在“mountain”的词条后画上青色山峦,在“stream”的词条后画上管溪的潺潺流水。支教的日子越来越近,每一次的筹备会议、每一次的课程设计都让我更加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我知道,当我说“I’m preparing”时,这个现在进行时里,包含着无数个孩子未来的完成时。
教育强国,青年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标语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为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号召,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任务,在逐梦强国复兴路的征程中,我愿以奉献为笔,以爱为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反哺社会,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飞鸟终将飞往山岭,而苹果的种子终会发芽。我相信,这份国家给予我的沉甸甸的资助,终将变成山区孩子书包里的双语绘本,变成孩子们晨间的英语朗读,变成那一篇篇在宣传栏展出的优秀英语作文。当飞鸟开始拼写夏天,当账户的金额成为支教的翅膀,当奖学金证书的烫金字写在祖国大地上,当那些在图书馆无数个清晨打磨的音节在群山之间获得真正的回响,当我成为衔着苹果飞往远山的飞鸟,这份奖学金才会真正显露它全部的重量。
本文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2025年度“逐梦强国复兴路 奉献有我展新篇” 资助育人主题征文一等奖
Copyright@2014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松江校区:文翔路1550号师生活动中心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