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 助我成长——资助下的成熟与蜕变
发布时间: 2021-06-28 浏览次数: 3330

我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0级。此时此刻的我,提笔千钧,百感交集。回首过去的两年,从大一时的忧愁焦虑到大二时的自在安心,短短两年时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熟与蜕变。我想,这不仅是岁月的馈赠,更是国家、学校领导、老师给予帮助的结果——是国家适时的资助,让我不用再为学费而忧心忡忡;是辅导员老师的开解,让我面对挫折时多了一份淡定从容。面对这一切,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将这份我接受到的爱心传递给更多人!

初入大学 彷徨无依

大一时,由于家庭原因,我没有固定的生活费来源。那时的我,对未来、对人生充满了消沉悲观的情绪。眼看着别的同学能够定期从银行卡里取出父母汇来的生活费,我却只能想方设法的找各种兼职来补贴家用。我没有寻求他人的帮助,只是一个人默默承担,那时候真觉得自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像一片漂流的浮萍。一到周末,我就变成了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早晨5点半起床赶去赤峰路地铁站下的肯德基制作第一个汉堡以迎接第一个客人;下午两点下了班马不停蹄地赶去浦东某教育机构做兼职;周日一整天是一连三份家教。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挑灯夜战,完成第二天要交的作业。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确实让我赚到了足够的生活费,但也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状态和身体健康。由于经常在外忙碌不能够好好按时吃饭,我患上了慢性胃炎。原本应该用来看书学习的宝贵周末却被各种兼职占据。更关键的是,在如此忙碌而奔波的生活中我无法找到安全感,更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不禁想:难道我的大学四年就要这样度过吗?

喜得资助 感恩于心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辅导员熊颖哲老师找到我,向我说起了国家向贫困生提供的各项资助,并鼓励我申请。国家助学金,是专门为贫困家庭的学子设立的助学金。在2007年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提出要大幅增加国家助学金的预算,使更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受益。得知了这一政策,我非常激动。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不用担心生活费,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我成为了一名国家资助的受益者。荣幸和感激之余,我告诉自己:国家资助帮助我减轻了负担,这是国家对我的关怀,更是学校、老师对我的肯定和信任。为了不辜负这些宝贵的情感,我要合理地安排好我的学习生活,有计划、有意义地花好每一分资助金。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永远都是首要任务。原本各种兼职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如今有了国家资助,我不用再为经济状况担忧,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经过不懈努力,我的成绩提高很快,先后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综合奖学金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学习之余,我仍然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先后在学校图书馆、咖啡吧担任工作人员,在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第十四届世界泳联国际锦标赛、2011上海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涉外活动中担任志愿者。

两年的时光虽然短暂,却见证了我的成长。取得的进步使我领悟到,只要拥有坚定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无论出身在什么家庭,都会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  能力的提高更让我坚定了感恩社会、报效国家的信念,因为我深知,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并不仅仅意味着学业上成绩,更意味着肩负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回馈社会 爱心接力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决定利用暑假远赴祖国西部,投身支教事业,以实践我对学校、对社会的认识,传递我从社会、从学校得到的关爱。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英语学院“一路向北”支教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中心小学进行支教,在支教队中担任教学组组长。初到西部,干燥的气候、缺水的环境都让我们这些从大城市来的学生极为不适。但是很快,当地学生坚韧的意志、求知的渴望让我顾不上考虑身体的不适。每天,我都会被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生的憧憬所打动,这样与我过去的经历迥异的生活状态深深震撼了我。我想到,国家对我个人的资助几乎可以帮助五个孩子生活一年!而他们,却是靠着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与无法选择的出身抗衡。面对着这样的环境,面对着这样的孩子,曾因家庭条件不佳怨尤过的我感到无比惭愧,更感到无比幸运。因为我发现,幸福的感觉不是在于钱财的多少,而是在于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行动。从孩子们纯真的目光中,我真正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含义,更体会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大二的时候,我偶然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看到了一群来自西藏拉萨盲童学校的孩子,用天籁般的嗓音唱出《天下父母心》这首歌。这所盲童学校是由一位德国盲人——萨布瑞亚·田贝肯女士创办的。盲人孩子身残志坚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田贝肯女士为世界、为人类奉献爱心与力量的崇高境界更激发了我的一腔热血,“要是我能组队去西藏拉萨盲童学校支教那该有多好啊!”我这样想到。

这个想法得到了学院老师们的极大鼓励,我决心努力把它付诸实施。在查阅了各种资料后,我先后联系了拉萨盲童学校的负责人尼玛旺堆老师和上海图书馆、上海盲童学校等相关单位,他们也对此给予了全力支持,向我提供了大量信息,加上曾经的支教经验,我对残疾人事业这个领域的了解很快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为盲童学校支教队的最后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627日,由我担任队长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藏之光拉萨盲童学校支教队”终于踏上了远赴西藏支教的征程。

  尽管支教活动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是我和我的队友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之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而孩子们也将用他们的纯洁热情照亮我们对未来的向往。作为队长,我时刻提醒自己发挥带头作用,工作上要带领大家一丝不苟地教学,生活上要帮助大家克服困难、融入当地的环境,业余时间还要带领大家深入残疾人士当中。为此,我们先后走访了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西藏自治区盲人协会、西藏自治区肢体残疾人协会等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国家对残疾人事业非常重视,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残疾人士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也给我带来了感动和启迪。尽管他们身有残疾,但是从不而把国家的资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尽力学习技术,坚持自力更生,不但不会等靠,还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带着对残疾人士的敬佩、带着对国家资助的感恩、带着“藏之光”支教队的使命,回到上海后,我撰写了本次支教活动的报告——《关于拉萨市参加人生活状况及就业情况的调查》。

一个月的时间短暂得犹如一瞬。当孩子们稚嫩的双手拉着我们的衣角时,我才仿佛意识到:离别的时刻到来了。望着他们的可爱的脸庞,回想着一个月来的朝夕相处,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相信,尽管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的心灵都闪着善良、真诚的永恒光芒,这光芒必将伴随着他们、伴随着我们,照亮所有支教队成员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一天,这光芒还将照亮更多人的人生。

20129月,新的学年再次到来。曾经的怨尤、奋起、实践、感动、成果已经成为过去。当看着走进学校里的一个个新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带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人生新阶段的探索,带着战胜一切的勇气,偶尔也带着对暂时困难的沮丧,走向进步和成长。这样的成熟与蜕变,离不开国家的资助政策,离不开学校老师的细致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爱心关怀,正是这样完善的资助体系让千万个像我这样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业、成就梦想,让我曾经疲惫的心感到欣喜与温暖。欣喜与温暖之余,我决心要以更优异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来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深知,感恩并不只是付出的过程,它更是一个收获、学习的过程;感恩不只是一个人实施的过程,它更是一个相互传递、相互感染的过程。我将怀着这样的心情,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奋然前行。(本文在2012年教育部主办的“国家资助 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Copyright@2014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工党委/学生处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松江校区:文翔路1550号师生活动中心学工党委/学生处